腈綸紗線廠家近年來新型紡紗工藝技術有哪些提升?
一是開清棉工序要加快采用多種形式的清梳聯合機,提高無卷化率比重。
近年來,多家企業將原傳統的開清棉與梳棉改造成簡易式清梳聯合機,多家色紡紗企業也先后將清梳聯合機應用于色紡紗生產中,都取得了提高紗線質量與節約勞動用工的效果,這項先進技術應加快推廣應用步伐。
二是梳棉機有“紡紗之芯”之稱,而梳棉機上的各種分梳元件又是其核心。
企業對普通A系列梳棉機通過加裝固定蓋板等措施,能改善棉網質量,減少棉結及短絨產生。而推出的錫林雙齒形針布,使針齒密度每平方米時速超過1400齒,可使梳棉機的產量與梳理度提升百分之30,使短絨率與針面負荷降低百分之20,并使噸紗加工成本降低百分之30。
三是提高并條的條子質量比提高并條速度更重要。
并條技術改造要在后一道工序上采用自調勻整技術,實現對條子的質量在線檢測監控,在提高條子質量的前提下可適當減少并條道數,實現減人降耗增效。
四是粗紗質量與成紗質量關系十分密切。
企業將錐輪傳動粗紗機改造成多電機控制粗紗機,有效地降低運轉中的斷頭率,并使生產效率提高百分之20左右。此外,與會人員認為粗紗工序的技術改造方向可分為兩a步走,先把錐輪傳動粗紗機改造成多電機控制粗紗機,有條件的企業再進行粗紗自動落紗與粗細聯接技術的推廣應用。
五是提高常規細紗機的自動化程度,實現機器換人。
目前已有兩種改造方法,一種是采用智能落紗機來取代人工落紗,;另一種是在常規細紗機上采用集體自動落紗與自動理管技術配套。這兩種改造方法各有優缺點,前者投資較少但節約用工百分之30,且對落紗小機的維護要求較高。后者一次性投資較高,但因裝置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高,運轉中穩定性與可靠性好,且用工可節約百分之50~70。
六是選用好自動絡筒機,減少用工。
自動絡筒機有紗庫型與托盤式兩種,目前多數企業使用的是紗庫型自動絡筒機。絡紗速度從原來1200米/分,提高到1500~1600米/分,節約用工2倍。用托盤式絡筒機來逐步取代原紗庫型絡筒機。